Get the pdf download to your inbox:

No spam, a download link will be sent directly to you.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tay on top!

Get helpful articles and special offers once a month.

光诱导力红外光谱(PiF-IR)解析机理

红外光诱导力显微镜(IR PiFM)凭借其约5纳米的空间分辨率,在纳米尺度化学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关于IR PiFM的核心问题在于:纳米区域采集的PiF-IR光谱是否与体相FTIR光谱一致?如图1所示,当样品在纳米尺度呈均质状态时,PiF-IR光谱与体相FTIR光谱高度吻合。图1中前四种材料的PiF-IR光谱采集自体相样品;尽管这些光谱源自约10纳米区域,但其与FTIR光谱的一致性异常出色。最后一种材料聚环氧乙烷(PEO)的PiF-IR光谱采集自其薄膜样品:虽然所有峰位均吻合良好,但PiF-IR光谱在1100 cm⁻¹附近解析出双峰结构——其中较弱峰位与体相FTIR峰位完全匹配,而主导峰位则与FTIR峰的左肩峰吻合;该现象很可能源于薄膜局部区域化学键的优先取向排列,导致PiFM检测到特定键取向的振动信号(由于针尖几何结构的天线增强效应,沿针轴方向的分子振动将产生更强信号,尤其对于PiFM标准采用的P偏振激发模式)。

图1:多种材料的体相FTIR光谱与纳米尺度PiF-IR光谱对比。前四种材料的PiF-IR测量在均质体相材料上进行,最后一种材料(聚环氧乙烷,PEO)的测量在其薄膜样品完成。

对于纳米尺度非均质样品,PiF-IR与FTIR光谱的一致性将出现差异。图2展示了激光墨粉颗粒(含多种化学成分)的光谱对比。通过粉碎墨粉颗粒获得浅红色ATR FTIR光谱,而PiF-IR光谱则采集自固定于基底上的单个墨粉颗粒相邻位点。根据插页形貌图所示位置,分别采集了绿色、红色与蓝色标记点的三组光谱。局部PiF-IR光谱呈现体相FTIR中所观测到的部分特征峰:绿色光谱主要贡献1100 cm⁻¹附近峰,蓝色光谱主导825 cm⁻¹处峰,红色光谱则在1350-1600 cm⁻¹区间有较宽贡献。鉴于体相FTIR测量的采样体积特性,对于纳米尺度非均质样品,需平均超过10⁹个纳米尺度PiF-IR光谱才能获得与其等效的体相FTIR光谱。

图2:粉碎激光墨粉颗粒的FTIR光谱与单个墨粉颗粒相邻位置三组纳米尺度PiF-IR光谱对比。

图3展示了聚丙烯在标准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与可选光学参量振荡器(OPO)激光器(用于更高波数区域)下的FTIR与PiF-IR光谱。两者再次呈现高度吻合性。

图3:聚丙烯体相FTIR光谱(黄色)与纳米尺度PiF-IR光谱(蓝色)在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上图)和光学参量振荡器(OPO,下图)波数范围内的对比。

 图4展示了利用在线光谱检索库对聚偏氟乙烯(PVDF)PiF-IR光谱进行检索的结果;如预期所示,质量匹配度最高的首选项正是PVDF。该案例突显了PiF-IR技术在鉴定未知纳米级有机与无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潜力。

图4:在线光谱检索库的搜索结果。

图5展示了PiF-IR光谱在未知纳米污染物鉴定中的应用。图上方为一片约100纳米尺寸、4纳米厚度的特氟龙污染物,即使在此微小尺度下,其清晰的PiF-IR光谱仍能实现准确识别。图下方为一颗约20纳米的二氧化硅颗粒,其在1100 cm⁻¹附近呈现与原生氧化硅特征峰(1080 cm⁻¹)显著区别的独特峰位;该二氧化硅颗粒很可能呈直径约20纳米的球形结构,其横向尺寸在形貌图中因针尖半径(20-30纳米)效应而显着扩大。需特别注意,PiFM技术可同步检测有机与无机两类纳米污染物。

图5:形貌图(插页显示)及两种不同污染物的采集光谱:特氟龙(上图)与二氧化硅颗粒(下图)。

图6展示了以50纳米间距跨越纤维-树脂界面采集的10组C-H伸缩振动模式PiF-IR光谱。远离界面区域的光谱(光谱1-2与6-10)显示出PiF-IR光谱卓越的可重复性。界面区域的化学变化信息集中于光谱2至6,表明该界面扩展范围约200纳米。

图6:纤维与树脂界面的形貌图及PiF-IR光谱。

图7展示了抗菌酶溶菌酶薄膜上采集的五组PiF-IR光谱。尽管所有光谱与FTIR参考光谱整体吻合良好,但每组光谱均呈现反映酶二级结构的独特谱学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原子力显微镜针尖下方酶的局部构象差异。

图7:溶菌酶薄膜的形貌图与PiFM光谱。

通过采用平行于原子力显微镜针轴方向的红外激光偏振(p偏振)或样品面内偏振(s偏振),PiFM可分别选择性探测样品面外与面内的分子振动。图8展示了聚苯硫醚(PPS)薄膜在p偏振与s偏振条件下的PiF-IR光谱,其显著差异揭示了分子取向对振动模式选择性的影响。

图8:p偏振(样品面外)与s偏振(样品面内)的PiF-IR光谱。

综上所述,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可从纳米尺度的有机、无机及生物样品中获取与体相FTIR光谱高度吻合的红外吸收光谱。

Interested in a niche application?

Ask us, we may have already studied it.